印度比中國可怕在哪裡

台中產後護理中心介紹

中國人是靠拼命埋頭苦幹、追趕世界科技巨頭而崛起。但當中國人以為快要追上國際先進水平,並沾沾自喜地看著身後被甩到越來越遠的印度人時,卻突然匪夷所思地發現:被中國追趕的世界科技巨頭一個個地被印度人直接“接管”瞭:印度人成瞭這些國際科技巨頭的CEO(首席執行官)和其他高管。
“印度管理”會成為超越中國的秘密武器嗎?
我在網上寫瞭很多關於印度的文章,文中結論都依據我在印度長達15年的親身商業經歷,和近三年長駐印度搜集到的第一手資料而得出。僅從不可思議的“印度價格”和“印度時間”來看,印度幾乎不可能與中國相競爭。對此,我個人也確實是越來越釋懷。但是,另外一個因素卻使我越來越憂慮,這就是更加不可思議的“印度管理”。如果說,在制造業和工作效率上,中國已經甩出印度十萬八千裡,那麼在管理能力上,印度人則已經甩出中國人二十一萬六千裡。如果印度有機會超越中國,機會點就在管理能力上。之所以會如此,不僅因為此事本身重大,更因為中國人至今還完全意識不到會輸在哪裡。(關於“印度價格”和“印度時間”,參見作者的文章《擺平印度——印度究竟不可思議到什麼程度》,刊於作者的微信公眾號“純科學”,2017年8月16日發佈。——編註)
真正的危險並不是來自任何現實的危機,而是根本就意識不到的挑戰。
印裔國際CEO的數量已多到不可思議
谷歌公司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
微軟公司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
美國的500強企業中,外籍CEO有75位,其中10位是印度裔。英國裔(籍)9位。另有來自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土耳其等在內的其他國傢的人士擔任CEO。中國香港裔(籍)和中國臺灣裔(籍)分別有1位,但中國大陸人卻榜上無名。關鍵問題是:除瞭谷歌與微軟,摩托羅拉、百事可樂、諾基亞、軟銀、Adobe、SanDisk、聯合利華、萬事達卡、標準普爾......這些在中國人心目中轟雷貫耳的國際巨頭,其CEO級別的高管位置居然都被印度人拿下!全球最大的電信運營商沃達豐集團前首席執行官阿倫·薩林(Arun Sarin)也是印度人。我曾拜訪過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Comcast的首席采購官,他也是印度人。我在矽谷見過很多投資的標的公司,見面後發現印度人是創始人的比例多到讓我快要發瘋的程度。
如果僅僅某些知名公司的CEO是印度人,可能還不足以讓人感受到不可思議和震驚已經達到什麼程度。谷歌董事會的13位高層領導中,居然有4位是印度裔。早在2005年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就顯示,矽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師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裡7%的CEO也都來自印度,中高層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今天的比例更是比10年前高得多。
除瞭企業高管,越來越多的印度人也開始擔任歐美知名商學院的院長。在中國人心目中,美國的哈佛大學商學院是一個隻要子女能進去學習就算光宗耀祖的常青藤學校,2010年7月上任至今的該學院第10任院長尼廷·羅利亞(Nitin Nohria)是印度裔,他也是哈佛大學102年歷史上的首位外裔院長。這讓中國人情何以堪?芝加哥大學佈斯商學院院長蘇尼爾·庫馬爾(Sunil Kumar),印度人。前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院長、2011年5月至2013年3月出任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院長的迪帕克·詹恩(Dipak C. Jain),也是印度人。
相比之下,中國人在美國高科技企業中的能獲得管理崗位的不僅鳳毛麟角,而且還在全線潰退。能去美國的很多都是從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北大、中科大等等211、985名校)畢業的高才生,最終在美國卻隻能當純打工角色的工程師、架構師。原來矽谷被稱為IC的天下,I指Indian,C指Chinese。但現在,矽谷的別名已經叫“印度谷”瞭。
讓我快要發瘋的並不是中國與印度之間在管理發展上如此巨大的差距,而是直到現在,整個華人群體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輸在哪裡。華人社會對此問題作出的總結更是荒唐到不可思議的地步,如同我們感覺印度人時間觀念差到不可思議的程度一樣。
印度人語言能力強——可印度人語言能力再強,能強得過美國白人嗎?況且在美國,華裔二代連中文都沒幾個人會說瞭,語言的能力還會比印度人差嗎?
印度人抱團,甚至排擠中國人——這純粹在拿自己的心思去度量。
......
道理其實再簡單不過瞭:如果你跑步跑不過對手,就是跑步的能力不如對手;打球打不過對手,就是打球的能力不如對手;踢足球踢不過對手,就是足球能力不如對手......扯那麼多根本沒直接關系的東西幹嘛?做管理做不過印度人,原因就是中國人自己管理能力差,用得著繞那麼多彎子去找借口嗎?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是怎麼來的?
我擔任中興印度公司CEO期間,招聘過大量印度本地員工。最初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印度本地員工的簡歷中,在教育經歷方面,他們無論技術專業是什麼,都同時還有一個MBA學歷。
剛開始我以為,是人力資源部門初選完瞭以後,把雙學位的優秀人才留瞭下來,所以不一樣。但當我發現一個又一個簡歷全都有MBA學歷時,感覺這裡面一定有文章。於是,我讓人力資源部門把所有隻要收到的簡歷全都拿給我看一下。前後檢查瞭有上千份簡歷之後,我驚呆瞭:幾乎找不到一份沒有MBA學歷的簡歷!
怎麼會是這樣?於是我問本地資深員工:為什麼每個高校的印度學生全都學習MBA呢?他們隻告訴我,所有印度學生都是這樣。大多數人根本說不清原因是什麼——已經完全習慣成自然瞭。如果哪個學生不學MBA,在印度才會讓人感覺難以理解,如同在中國上學居然不學中文一樣不可思議。MBA已經是印度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隻有一個比較老的本地員工告訴瞭我印度獨立後如何發展管理學院,尤其是印度管理學院的歷史。
印度1947年獨立後,馬上就把發展管理能力作為印度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印度是一個太多民族、宗教和語言混雜的國傢,管理問題的難度也的確遠遠比其他國傢大得多。1959年,印度計劃委員會聘請加州大學教授喬治·羅賓斯(George Robbins),協助成立全印管理研究機構。根據羅賓斯教授的提議,1961年,印度政府先後建立瞭兩所精英教育學院,分別位於加爾各答和艾哈邁德巴德,統一名稱為印度管理學院(IIM),以不同地名作後綴來區別。此後在各個不同城市新設的印度管理學院分院越來越多,到現在已經發展到20個分院。
印度不僅專業的管理學院長期持續發展,而且將MBA課程普及到瞭所有高校的所有專業學生中去瞭。在印度所有高校畢業生中,學習MBA也成瞭一個默認的必須選項。
當聽到薩蒂亞·納德拉任微軟CEO時,我馬上認定他一定也是學過MBA的。到網上查他的經歷,果不其然,他在印度的班加羅爾大學獲得電子和通信專業的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在威斯康辛大學密爾沃基分校(UW-Milwaukee)攻讀計算機碩士,再後來在芝加哥大學MBA畢業。隻要你發現任何印度人擔任瞭美國知名公司的CEO或CTO(首席技術官)等,你去查他的學歷,基本上可以肯定100%是有MBA學歷的。
幾乎所有中國孩子在學校都打乒乓球,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世界乒乓球比賽最後的決賽基本就沒其他國傢什麼事兒瞭。在國際賽事上拿瞭世界乒乓球冠軍的中國選手,如果馬上回國來參加一個全國性的乒乓球大賽,被打到10名甚至20名以外,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
中國也有MBA教育,但主要是兩類。一類是“成功人士”花幾十萬元才能參加的MBA或EMBA班。在這種MBA班裡,真能學到什麼知識技能不知道,但能知道的是可以認識到什麼人,形成什麼圈子,幸運的話還能泡個明星什麼的。另一類是高考後直接進入工商管理類專業學習的本科學生。由此就該清楚,為什麼中國人在管理能力上被印度人打到這麼慘痛的地步瞭。
為什麼印度人的管理能力獨步全球?
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國傢包括中國都有MBA教育,為什麼印度的MBA會這麼厲害?重大的區別在於:在其他國傢包括中國,管理或商科的專業學生從一進高校就學商科,更高學歷也是商科。這會導致一個嚴重問題:就是不太懂各個行業的專業技術。但是,印度的MBA是所有學科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這使印度的MBA具有其他所有國傢難以企及的巨大優勢:專業和管理全都懂。道理非常簡單,當一個學生既懂專業又懂MBA時,即使做一個普通研發者,也有巨大的優勢,做管理者更是如此。僅以溝通能力為例來說明一下。
印度人管理上強於他人的肯定不隻是英語的語言能力,更是強大的溝通能力。切不可簡單認為印度人隻是“能說會道”,“溝通能力”與“語言能力”看似很接近,事實上卻有巨大的區別。中國企業在進行管理培訓時也會講溝通。他們是怎麼講的呢?
從技巧上說,溝通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要善於傾聽。那如何傾聽呢?管理培訓老師會給你寫一個繁體字的“聽”。看看,我們老祖宗是多麼聰明,左邊一個耳下面一個王字。就是說要以聽為王。右邊十個目一個心,就是講傾聽時眼睛要看著對方,一心一意地聽講。而現在簡體字的“聽”怎麼寫得呢?左邊是“口”,右邊是“斤”,就是先讓你開口說話,看看你有多少“斤兩”,然後再想用什麼辦法收拾你。中國企業裡的員工聽完後都覺得:啊,講得真好。
可是,道理很簡單:在現代社會,如果你不懂技術和專業,再會聽,就算二十個目一個心,你能聽得懂嗎?這類用繁體字去攻擊簡體字,是典型的來自臺灣地區管理體系培訓的變種。很可惜,現在內地大量流行的企業管理培訓,臺灣是一個最重要的來源地之一。這種算命式的拆字、附會式的解說,怎麼能讓我們理解現代管理真正的奧義?本來隻用一個人兩隻眼睛,一定要找來五個人十隻眼才能溝通嗎?這種溝通的成本和效率會最優嗎?知道人傢猶太人一個人過來,為什麼中國企業需要五個人才能應對?因為別人一個人可以把所有問題全解決瞭,而中國企業五個不同專業的人過來,也未必能把所有相關問題都覆蓋。猶太人同樣是專業和管理能力都超強的民族。因為缺乏真正科學專業的管理培訓,大量以佛、道、中華傳統文化甚至易經、算命、成功學為裝點門面的所謂企業培訓充斥於中國內地市場。
我第一次出國是去南美。在秘魯首都利馬與國際電信巨頭西班牙電信公司(Telef nica)的人開會,討論我當時負責的傳輸產品測試問題。我當時剛開始做國際業務不久,英語能力基本全還給老師瞭。交流中隻能偶爾聽懂幾個單詞,但有一個最關鍵的詞我聽懂瞭:“not official”,非正式的。結合與當地銷售人員的交流,我明白瞭國際電信企業短名單招標制度與中國項目招標制度的巨大差異,由此寫下十多萬字的考察報告,成為奠定中興國際市場走向正規的歷史性文獻。
當時我們搞不清楚,短名單制度隻在一個新技術出現時才會進行,一旦短名單確定,以後就沒有招標機會瞭,隻是向進入短名單的企業發PO(訂單確認文件),大門就算徹底關上瞭。在這種招標制度下,不是你靠模仿改進降低成本就能打進這樣的市場的。即使你付出艱難努力,讓對方把你的產品拿來測試一下,那也隻是玩一下而已,是“非正式”的,沒有任何實際的商業價值。
做國際市場那麼多年,為什麼要等我親自過去,才能理解相應問題,並得到清楚的解釋呢?原來那些國際市場開拓人員語言能力都很好,但因專業能力不足,而嚴重缺乏溝通能力。
開拓國際市場初期,因為相關人員不懂英文,中興從外語學院招聘瞭幾千名純粹學語言的學生。但幾年之後,這些人基本都離開中興瞭,隻有極少數努力學習技術知識的人留下。最荒唐的案例之一是,中興花費瞭很大代價聯系到與一個國傢通訊部長見面的機會,見面後部長問:你們公司是做什麼的,我們可以有什麼合作的機會?但中興這些純粹學語言的人什麼都答不上來。
我在中興參加過一次國際市場人員的招聘。有一位國內著名外國語學院畢業的學生,專業是英國文學,而且過瞭英文專業八級。他的英語能力流利到可以順暢地討論巴爾紮克文學作品的程度。但是,他不僅對通信專業一竅不通,而且沒有任何工科知識背景,中學學過的物理化學也全還給老師瞭。精通英國文學這絕對不是壞事,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有可能成為市場突破的利器。但很難相信,這樣的人進來後,主要靠與客戶討論巴爾紮克作品,就能拿下賣出通信設備的合同嗎?這名學生讓人感覺非常雞肋。
中國人在管理上輸給印度人,是因為語言能力差嗎?如果你聽過中國外語學院畢業學生的語言交流就知道,這種說法純屬瞎扯。隻要中國學生清楚該學什麼,他們會把任何知識包括語言,都學到最極致的程度,但關鍵問題在於,他們不知道該學什麼才能與印度的管理能力相抗衡。對“現代社會需要復合型人才”的呼籲,在中國學術界和教育界早就存在瞭,但問題在於如何復合?直到今天,包括呼籲的專傢自己也沒真正明白。
印度人的管理能力並不是在長期歷史中自然形成的,而就是印度獨立後人為培養的結果。
對溝通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傾聽,而是傾聽以後能“理解”。並且聽和理解隻是溝通能力的一個方面,更難的方面是表達。這更不是隻要具備語言能力就足夠的。中國人都懂中文,但有幾個人善於用中文表達的?你都不理解自己的產品和技術,怎麼能把產品的優點表達出來呢?要想表達清楚這些,不僅要理解具體的專業技術,而且要善於比較技術的概念原理,另外還要對市場、客戶需求、行業發展等都具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印度人管理能力的強大並沒有在印度國內充分體現出來,因為太多需要管理的印度人仍是沒有經過現代科學和管理培訓的底層勞工。但是,當具備超凡脫俗才幹的印度管理人才到瞭國外,這種能力有瞭其他國傢高素質員工的支持,他們就會一飛沖天。美國人提出的概念“中美國”(Chimerica)並未被中國所接受,可是,通過印度人的管理在未來自然形成的“美印度”AI(America India),加上人工智能(AI),會使制造業徹底擺脫對普通勞動力的依賴,卻可能帶來完全不同的格局。僅僅一個印度不會成為中國的威脅,但如果中國未來面對的是AI+AI(美印度+人工智能),那情況就完全不同瞭。
從中興到華為,中國人管理的致命缺點在哪裡?
中國專業人才普遍缺乏管理能力方面的專業教育,不要認為有大量在領導崗位上工作的中國人,他們就會自動學會如何管理。在缺乏現代管理教育的情況下,中國人會形成自己的特殊管理文化。如果沒有科學發展的現代管理體系的知識,就一定會有別的東西來填充。
首先是官與權。一談到管理,中國人心目中首先出現的就是權力與官位。官大一級壓死人,有權有官位,才好管人、修理人。
其次是政治。雖然前面我們談到,中國的企業管理培訓中也會傳授現代企業管理知識,但一談到管理,卻總是無形中變成政治。說到辦公室政治,制衡就會充塞進中國人的腦袋裡,形成互相拆臺的惡性局面。
第三是厚黑。其實,現代管理也有制衡,但是中國人的制衡方法更多以一種權術來不受控制地體現。問題還不在於政治,而在於用什麼方式實現公司內的辦公室政治。即使在公開的出版物中,《厚黑學》之類著作也成為一類比正式的現代企業管理知識更受歡迎的東西。無原則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互相攻訐被人們津津樂道。當這些東西風行,有人靠這些東西成功時,又會強化這些東西在中國人中間不受約束地以非正式方式流行並得到傳授。人們分析社會和現實,也都是以這一類厚黑知識權謀體系作框架,從而被鎖定到這種認知中而不能自拔。
人的本性其實都是一樣的,問題隻在於你如何去處理它們。所有企業,無論中外,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用不同的知識體系去處理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我之前一些文章發表後,很多網友留言表示,很可惜中興未能留住我。
其實,中興已經算是中國企業裡在管理上相當出色的一傢。我個人認為,中興的管理能力培養遠超過華為。這充分體現在,從中興出來的人創業成功者遠遠多於華為,僅中興系上市公司就超過10傢,更別提大量未上市的企業。而華為出來的人,成功最多的就隻是給別的創業者培訓華為的管理體系。像浙江宇視科技這樣由從華為出來的人成功創辦的企業非常罕見。我與宇視創始人張鵬國老總交談過後才發現,他屬於華為管理者中有些另類的,即既繼承瞭華為的大量優點,又有很大的超脫之處。這或許可以解釋他們為什麼可以自己創業成功。純華為管理者在華為內部可以發揮,一旦離開華為的環境,基本就算廢瞭。
中興領導人侯為貴極其勤於學習,也把自己學到的管理學書籍在中興管理人員中推薦,這些管理學著作幾乎遍及瞭所有西方管理學派。令人奇怪的是,其中大多數,其實中興並未去實際推廣應用,學習隻是為提升中興管理者的素質。至今離開中興很多年,我仍心存感激之情,視侯總為恩師。
中興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管理學院,我參加瞭中興從在珠海賓館舉辦的第一期管理幹部培訓班開始的很多期培訓班,公司三層以上領導,每個周六都通過會議電視系統全體集中學習。但是很遺憾,中國學生在高校中大都完全不去學習工商管理知識,而很多基礎知識的欠缺是很難用後天的企業培訓來彌補的。例如,最基礎的財務知識從未在中興管理者中間作為學習材料,對競爭戰略方面也相對缺乏。這是中興總體上競爭不過華為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軍人出身的華為老總任正非在市場競爭戰略上的積累遠勝於中興。如果我自己不是因為研究純科學的學術問題,也不會早在進入中興之前就對工商管理課程進行過全面系統的學習。也不會讀遍任總讀過的所有軍事戰略經典,並且自己寫一本軍事戰略著作《超越戰爭論》。
盡管華為在市場上比中興更為出色,但它內部的管理問題同樣不是簡單靠一傢公司自己就能解決的。我最初之所以進中興,就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使人們認識到現代管理和全科型知識體系的巨大優勢。如果我在華為,無論做多麼好,人們都會認為這是因為華為強大,與個人無關。而如果在整體上不如華為的中興,能夠在市場上凡是與華為交戰都幾乎戰而勝之,我就能體現出不同之處。
實際上,不論在視訊領域還是傳輸領域,不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專門在印度市場,我都做到瞭以近乎絕對壓倒性的優勢殺得華為丟盔卸甲:要麼是開始時市場總額與華為差不多,過一兩年就拉大到華為的三五倍,要麼是開始遠遠落後於華為,但一兩年內就能將銷售額增大幾倍,從而迅速拉近與華為的差距。被人們高度神話瞭的華為,其內在的極度虛弱、一觸即潰,我是用實際的較量充分證明過的。
但這種實際行動的證明獲得瞭中興內部的普遍認可瞭嗎?很遺憾,一個普遍不具有現代管理意識和系統培訓的群體,僅靠個人的行動是改變不瞭的。中興管理層有很多人給我的評價與評價印度CEO類似:太能說會道的人不會真正幹實事,以此為自己管理能力的極度欠缺找借口。人們隻看到我在外面說什麼,而看不到我在部門內部如何系統運用現代管理學的知識技能,如培訓員工市場技能、激勵員工、進行戰略分析、分析項目決策鏈、破解對手策略、制定市場戰略策略、引入項目管理、時間管理、目標管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將這些基本和系統的管理知識技能與自己特定的產品技術和市場相結合,這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很多中國新官上任總喜歡搞出一些新名堂、新概念。其實,如果你不具備早就已經在管理學界成熟和系統的管理知識,那些“新名堂”又能有什麼意義呢?
中國很多優秀的企業,是靠創業者的天賦和悟性,以及精通“中國式的管理”而獲得成功的。但當他們不在時,那些成功的企業會陷入內鬥而瞬間崩潰嗎?所有人心中其實都有這樣的疑慮。但對國外優秀企業,卻很少人有這種擔心,最多是擔心他們的戰略與效率。因此,無論中國企業成功到什麼程度,人們心目中總是存有一絲陰影,一種因管理能力的普遍和極度欠缺而令這些企業最終可能毀於一旦的憂慮。
說到這裡,網友們可能會問另一個問題:你說印度管理人才這麼優秀,中國人的管理能力嚴重欠缺,那中國企業這麼多年為什麼會迅猛發展,並使中國的經濟科技都在迅速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呢?中國當然有自己的優點,弄清楚這些優點,才能更清楚全面地理解我們需要克服的弱點。中國人的優點就在於不可思議的“中國效率”或“中國速度”。請看後續文章:不可思議的中國速度是怎麼來的?

(原標題:印台中產後之家台中推薦月子中心度比中國可怕在哪裡)

台中月子中心價格台中產後照護推薦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f0f35kj7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